
中国驻缅甸大使馆近日针对网传“25岁模特被骗至缅甸”事件发布声明,确认已启动紧急领事保护机制,据使馆透露,该名中国公民于2023年7月通过某境外社交平台结识自称“缅甸旅游公司”的中间人,以“高薪模特工作”为诱饵赴缅,后被诱骗至缅北诈骗集团控制区域,目前使馆已协调当地警方介入调查,并协助受害者脱离险境。
案件细节与使馆应对措施
经初步核查,涉事诈骗集团利用伪造合同、虚假工作邀约等手段实施犯罪,中使馆已要求缅甸执法部门对涉案人员采取强制措施,并建立专项工作组跟进案件,使馆提醒所有在缅中国公民注意甄别境外工作信息,切勿轻信非正规渠道招聘广告,已发布《缅北安全警示》手册,涵盖防诈骗、紧急求助等实用信息。
中缅合作打击跨境犯罪
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中缅联合打击跨境犯罪的重要性,中使馆表示,将与缅方共享诈骗集团黑名单,完善情报预警机制,2023年上半年,中缅已联合破获跨境电信诈骗案件127起,遣返犯罪嫌疑人逾2000人,未来双方将加强边境管控,建立“红黄蓝”三级风险预警系统,最大限度降低类似事件发生率。
在缅中国公民安全指南
针对近期频发的缅北安全问题,中使馆发布以下安全建议:
1. 签约前核实企业资质,通过缅甸商务部官网查询注册信息;
2. 拒绝签署包含“债务捆绑”“人身抵押”条款的合同;
3. 定期向使馆报备个人信息,紧急情况拨打使馆24小时热线:+95-1-500-5000;
4. 避免单独前往未开发区域,尽量结伴而行并告知亲友行程。
受害者心理援助与后续安置
使馆已为受骗者提供心理疏导、法律咨询及临时安置服务,据透露,受害者目前健康状况稳定,正在配合警方提供关键证据,心理专家团队驻场开展团体辅导,帮助其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,使馆强调,将依法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,必要时可申请司法协助追偿损失。
社交媒体平台责任边界
事件引发对境外社交平台监管的讨论,中使馆指出,平台方有义务审核用户发布信息,对涉嫌诈骗的招聘广告需建立快速响应机制,近期已向Meta、TikTok等平台发送《跨境劳务信息管理建议》,要求48小时内处理疑似违规内容,同时呼吁公众通过“国家反诈中心”小程序举报可疑信息。
国内劳务中介监管升级
为阻断犯罪链条,国内多地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,人社部联合公安部出台《跨境劳务中介服务规范》,明确要求:
- 严禁向缅北输送人员;
- 中介机构需缴纳百万风险保证金;
- 签约员工须购买境外旅行保险;
- 建立黑名单共享数据库。
截至8月初,全国已查处违规中介327家,吊销执照89个。
公众参与反诈宣传倡议
中使馆发起“平安出缅”全民行动,号召公众做到:
1. 签署《反诈承诺书》,下载“领事直通车”APP;
2. 参与使馆组织的“跨境就业法律讲堂”(每月1日、15日);
3. 转发使馆官方发布的《缅北十大风险场景》短视频;
4. 发现可疑线索立即拨打12308热线。
即日起至2023年底,在缅中国公民可凭护照免费领取防身警报器及定位手环。
构建长效安全屏障
此次事件的处理体现了中国领事保护“预防为主、快速反应、源头治理”的工作方针,未来使馆将持续推动中缅执法合作,完善“事前预警-事中干预-事后救济”全链条保护机制,在此提醒所有计划赴缅人员:选择正规渠道、核实岗位真实性、保持通讯畅通,方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,生命安全无小事,跨境出行需谨慎。
发表评论